圖/高醫鐘育志醫師攜手台.港.韓三地醫師發表跨國合作論文。(記者陳雯萍攝)

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
SMA(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是一種在嬰幼兒期因脊髓運動神經元退化,造成全身肌肉張力低下、肌無力暨肌肉萎縮的自體隱性遺傳疾病,SMA更是目前世界上嬰兒死亡率最高的遺傳疾病。而由美國於2016年研發出的Nusinersen(藥品名為諾西那生鈉),是一種修飾SMA患者體內SMN2基因剪接,以增強全長SMN蛋白的反義寡核苷酸,幫助孩子可以改善病情。為了解Nusinersen在不同種族間的療效,台灣、香港和韓國等三地大學醫院,最近攜手發表一篇跨國合作研究論文,成功的在《Journal of Neurology,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ry》雜誌刊登。

下週一即將入學的小勻,原本上學對他來說,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但在Nusinersen的治療下,即將改變他的人生。

小勻是第一型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簡稱SMA)的病童,出生四個月發病後只能躺著,全身幾乎都無法動彈,三餐大都只能由胃造廔進食,每天需要在午睡及夜間睡眠時使用14小時非侵襲性呼吸器維持呼吸功能,就連正常的自主呼吸都是渴望,一口氣喘不上來就會發紺必須立刻送急診。

直到開始接受Nusinersen治療滿三年後,小勻開始能夠在旁人攙扶下坐起,由口進食的功能改善達到50%,呼吸功能也變強,只有晚上睡覺時需要使用呼吸器7小時,更讓人感動的是,他終於可以開始上學,朝著長大後當醫師的夢想前進!

小勻的父母甚至帶著他潛水,讓他卸下陸地上身體的侷限,盡情徜徉在蔚藍大海。對醫界來說,這樣的成果讓人雀躍,因為大家攜手改寫了SMA疾病的自然史。

發表這篇論文的作者之一,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醫師鐘育志指出,根據國外SMA1自然史研究,罹患SMA1的嬰兒終身無法翻身或獨坐;在美國SMA1病童死亡或終身使用呼吸器中位數年齡為13.5個月;台灣SMA1兒童預後比國外嚴重,他們發病年齡中位數為0.8個月,診斷年齡中位數為4.4個月,死亡年齡中位數8.8個月,這是全台19家醫院(17家醫學中心、2家區域醫院)共29位醫師攜手合作,長期追蹤從民國68年至104年這36年間全國111個SMA1病童所發現的結果。

此次發表的論文,在了解Nusinersen在不同種族間的療效,參與發表的醫師群,包括高醫鐘育志醫師、台大兒童醫院簡穎秀醫師、香港大學瑪麗醫院陳凱珊醫師、韓國首爾峨山兒童醫院、成均館大學三星醫療中心、慶北大學、國立釜山大學兒童醫院、首爾國立大學兒童醫院蔡宗希醫師等攜手合作,追蹤2017年至2019年間共40位使用Nusinersen恩慈療法擴大方案(Expanded Access Program)的SMA1患者(治療年齡中數:20月,範圍:0.35-294月),男女比例為18比22。

追蹤Nusinersen治療一年療效後,結果有四項發現:一.Nusinersen在亞洲SMA1患者從新生兒到成年的治療皆是安全的。二.2歲前開始使用Nusinersen的SMA1患者獲得較好的運動功能改善。三.擁有3個SMN2拷貝數的SMA1患者比2個SMN2拷貝數的患者有較好的運動功能改善效果。四.SMA新生兒篩檢可以早期發現暨早期治療SMA1,並可以擁有最大的治療效益。 

高醫鐘育志醫師表示,SMA病友的智力發展與一般人無異,並具有合群及利他性格,這次的跨國合作研究成果對翻轉SMA1病童人生具有重大意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漾新聞Young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