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高雄市文化局邀產官學相關專家研擬藝術融資的可能性。攝影/陳雯萍

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
藝術不只是藝術,他也可以是一門很好的產業!但要如何讓藝術變成產業?高雄市文化局今天舉辦「藝術與台幣的交陪場」藝術論壇,邀集各相關產業專家,探討以高雄銀行融資藝術家藝術創作的可能性,以產官學的力量,活化高雄的藝術產業。

文化局長林思伶表示,此次論壇是因應市議員吳益政在去年12月5日的市議會二、三讀會質詢事項中,有關「文化建設-文化政策與環境推展」預算附帶決議「研究設置『藝術家信貸保證基金貸款暨投資計畫』,協助藝術家創作經費需求,同時建立拍賣機制,創造文化藝術產業良好發展環境。」

林思伶說,在疫情嚴重影響下,研擬透過高雄銀行提供藝術家作品融資可能性等相關議題,並就困難處提出建議。

藝術產業研究專家石隆盛分享了國際許多公益或藝術金融性質的知名案例,他說,藝術品融資的三大難題為鑑定(真偽)、鑑價(價值評估)、流通(變現),其解決方案是銀行機構可與拍賣公司或藝術機構合作,或由高端客戶如藏家擔任「預購買人」,銀行將利息收益與預購買人分享,藝術家若無力償還則就由預購買人依放款金額買下藝術品。

石隆盛也提出法國的「藝術家之家」的案例,以類似藝術家工會模式運作,以營運基金運用於資助經濟困頓的藝術家取得創作材料或設備、提供藝術家社會、法律、稅務等方面的諮詢服務,並連結產官學界。

吳益政也談到台灣實踐藝術融資可能遭遇的狀況,如銀行風險、鑑價機制、政府預算,以及管理經營等問題,如何透過機制轉換,創造社會資源資產的循環系統,並在政府適當的支持下,確保在地青年藝術家的創作環境與能量。

財政局副局長曾美妙回應指出,與國際上行之有年的銀行機構相比,台灣現階段缺乏相關鑑定與鑑價人才,如何建立完整的藝術融資機制需要被適當評估。

高雄銀行授管處長張榮泰則強調,符合授信五個面向即可向銀行申請借貸,並肯定石隆盛提出的建議。

高美館長李玉玲表示,以美術館作為藝術產業的指標,需思考如何創造並擴延全新的藝術人口,並應「放眼國際,扎根在地」藉由策劃在地藝術家的優良展覽,將藝術家推上國際。

華淵鑑價股份有限公司資深評價師陳聯興認為,政府的決心影響藝術鑑價的市場規模,在評估市場需求足夠的前提下,培植鑑價人才是十分可行的。而前台灣藝術公司行銷主任洪威喆則建議以公部門可作為媒介,串連藝術家與畫廊,扶植畫廊茁壯,進而帶動藝術家的成長。
  
藝術家林熺俊表示,此次藝術論壇將會是在地美術史的一座里程碑。國立臺南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系副教授洪明爵則認為,應建構藝術家專業與非專業鑑定機制;王家筠則建議對高雄在地藝術家進行人口普查,進而展開相關策略。

新思惟藝術空間董事長許正吉認為高美館一年典藏經費僅700萬,認為經費太少,對推動藝術產業環境很受限。藝術家曾玉冰則建議信貸能納入藝術家工作室建置、裝修等資金;洪宛均則強調藝術家接案前置作業所需周轉金,能以合約進行借貸;陳奕彰則期公部門能建構好的藝術產業環境,讓高雄能留住好人才。

石隆盛指出,評估藝術的價值應不只是其產值,還有對社區環境所帶來的效益,建議市府考量對文化館所週邊環境徵收文化基金,做更有效的應用。

林思伶最後總結指出,「好的政策要有漣漪作用」,在地方自治授權的範圍內作該做的事,讓藝術融資,未來在公私部門的合力支持下,為優秀藝術家助益持續創作的能量。市府也期待在地方自治權限下,鼓勵藝術創作、活化藝術生態,為打造更友善的藝術發展生態系預做準備,進而能創造高雄的藝術產業。

此次出席人員包括市議員吳益政、高雄市財政局曾美妙副局長、高雄銀行授管處張榮泰處長、高雄市立美術館李玉玲館長、藝術產業研究專家石隆盛,以及諸多高雄在地藝術界代表林熺俊、洪明爵、陳奕彰、曾玉冰、新願藝術執行長王家筠、華淵鑑價股份有限公司資深評價師陳聯興、荷軒新藝藝廊負責人洪宛均、新思惟藝術空間董事長許正吉、前台灣藝術公司行銷主任洪威喆等人。(漾新聞Young News/陳雯萍)2020031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漾新聞Young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