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ng News陳雯萍/高雄報導】岡山地區具有百年以上歷史的仁壽醫院及其古厝,歷經轉賣,由劉慶元所標得,原想打掉重建,但考量百年古厝、一磚一瓦,皆訴說著清朝、民初豐富的歷史脈絡,於是自資與獲得市府都發局社造科所主辦的老屋活化整修及經營補助計畫經費補助,進行老屋的修繕與活化保存,最近更結合樹德科技大學教育部USR計畫,提供作為室內設計系學生建築設計演練的活場域,與應用設計研究所文化元素應用設計的活教材。

圖說:已經有70多年歷史的仁壽醫院,有著岡山人滿滿的回憶。(陳雯萍攝)

圖說:還在修繕的後棟區,則為清朝與日據時代的建築,有百年以上的歷史。(陳雯萍攝)

圖說:屋主劉慶元(前排左二)、岡山區長林文祺(前排左三)、樹德科大前設計學院院長、現任室內設計系教授盧圓華(前排左四)、樹德科大應用設計研究所助理教授陳雯萍(前排左五)與室設系學生進行教育部高教深耕USR計畫的成果發表,以古建築基地為活教材。

最近,正在原址,由室設系教授盧圓華與講師張福輝,指導學生進行演練設計的成果發表,應設所助理教授陳雯萍也帶領研究生前來進行文化元素應用設計課程的校外教學與實際場域的文化元素設計的分析。而新屋主劉慶元以作為樹德科大應用設計研究所的研究生一員,能將自己的古厝提供教學,也感與有榮焉。

圖說:新屋主劉慶元(左一)以作為樹德科大應用設計研究所的研究生一員,將自己的古厝提供教學。(陳雯萍攝)

圖說:屋主劉慶元(左)、岡山區長林文祺(中)與盧圓華教授(右)暢談老屋修繕改建。(陳雯萍攝)

圖說:屋主劉慶元(左)、岡山區長林文祺(中)、盧圓華教授(右二)與應用設計研究所助理教授陳雯萍(右)暢談老屋修繕改建。

盧圓華表示,三代家傳皆從事五穀、種苗事業,劉慶元所擁有的古建築,取名「穀友˙仁壽醫院」,將活化作為「建築文化資產」與「創意生活事業」相共構結合的空間活化再利用典範。都發局社區營造科長施旭原則說,除了哈馬星的參˙食壹樓,希望遠在岡山地區熱鬧舊街區的「穀友˙仁壽醫院」,也能創造為閒置歷史場域活化的新典範。

圖說:樹德科大設計學院前院長、現任室內設計系教授盧圓華肯定劉慶元保留與活化歷史文化資產的用心。(陳雯萍攝)

圖說:劉慶元(左一)與都發局社造科長施旭原(左三)、樹科大應用設計研究所助理教授陳雯萍(左二)等人討論古厝活化改造後如何永續經營行銷的議題。

在成果展開幕記者會中,岡山區長林文祺提到,仁壽醫院歷經日本空襲末被炸掉,還能保存良好,真是不幸中的大幸。而目前包括舊灶、門楣匾牌、窗戶雕花,連有70年歷史的廁所也還可以使用,真是難得。在都發局、樹德科技大學與屋主的共同努力下,爭取到經費,當做同學們實驗模擬設計很好的場域,也善盡古厝的功能。他也說,未來整修,要注意到生活機能,而他也認為,要做好修繕並不困難,比較困難的是日後的營運行銷,如果能夠打出知名度,這個案子就會更成功。所以,在營運行銷的規劃設計上,一定要有差異性,要有跟其他商店的差異性。

他也以多年來輔導社區文創觀光行銷的經驗提出建議與分享,以案址作為一甲子以上的老醫院,如今還保留有很好的醫院看診間、領藥窗口,他建議,未來的包裝可以以藥袋的形式設計,能更符合場域的特性。舊灶是否可以提供民眾體驗,或利用舊廚房新風貌,提供老式的舊灶烹調美食,如具有療癒效果的鍋巴。而現址的煙,對照他們小時候的石綿瓦煙囪,這裡就是古時候大戶人家的煙囪,非常漂亮又少見,更難得的是它到目前還可以使用,這就是本案的一大特色。

看到目前保留很好的中庭,林文祺說,以前老式的中庭是作為洗澡的功能,都說明文化中舊時代的生活機能。至於未來的營運規劃,他也建議能提供作為背包客的住宿,來體驗古厝翻新的文化記憶。他也希望以穀友仁壽醫院為起點,成為岡山地區老屋活化新生的第一個案子,未來,還能有第二、第三個…,讓老屋新生,也能在岡山三寶(羊肉、蜂蜜、豆瓣醬)、鏍絲產業與眷村美食之外,成為岡山地區的一大特色與亮點;並希望活化再利用後的新場域,可以成為岡山地區歷史文創觀光新景點。

圖說:岡山區長林文祺在致詞時,希望改造後的穀友仁壽醫院能發揮文化資產觀光的功能,帶領岡山地區的文化觀光產業。(陳雯萍攝)

劉慶元表示,「穀友˙仁壽醫院」位處岡山區(原岡山鎮、岡山庄)的歷史中心區,後棟的建築,為清朝為建,日治時期則為岡山庄、阿公店區長黃旺先仕紳庄長的故居,前棟的仁壽醫院則是其為留日長子黃東洋醫師所興建的仁壽醫院舊址。鄰近阿公店溪支流水道、輕便車站(車埕),位處維仁路清代、日治時期至今的老街區。

圖說:屋主劉慶元講述古厝活化改造的心路歷程,希望創造岡山人的「兩憶」-回憶與記憶。(陳雯萍攝)

穀友˙仁壽醫院原址為清代閩南式多院落型長條街屋,前棟經日治時期改建為加強磚造洋小屋的木木行架、瓦頂、洗石子造街屋,留存至今,整體為一閩和洋三種風格混合式建築。

圖說:劉慶元善用清水磚頭為老屋進行修繕,別具特色。(陳雯萍攝)

劉慶元說,在買下舊屋時,原想打掉重建,但仔細了解老屋的歷史之後,認為其是岡山地區非常豐富的文化資產,於是決定進行老屋活化保存的任務。在過程中,除了前棟有70多年歷史的仁壽醫院,爭取都發局的部份經費補助,後棟清朝時期就有的百年建築則完全自資改建。他強調,在創造「回憶」與「記憶」等「兩憶」的改建概念下,盡可能保留原建築的風貌,但部份則結合文化元素等所學與創意去改造,如牆面與欄杆磚瓦線條的新設計,舊煙囪的桃高設計,並保留舊醫院看診間的元素與形式。

像是現在高矗的煙囪,劉慶元說,設計的美感是來自於巴洛克式的風格,是利用清水磚的六個面,砌出現有的形狀;而倒三角型則是代表葡萄的意象。將舊的矮煙囪向上桃高設計,在頂端則透過磚頭的排列組合,呈現如皇冠的造型,也形成一種新特色。修繕後的整體高度達六米,美觀之外,功能性也非常好;且外觀透過多層次砌磚的表現手法,非常的漂亮。

圖說:現在高矗的煙囪,是劉慶元將舊的矮煙囪桃高設計而來,在頂端透過磚頭的排列組合,更有如皇冠的造型,也形成一種新特色。(陳雯萍攝)

整個建築特色中多以清水磚來成型,劉慶元說,是從原有磚瓦中去進行改變。因為一個老屋的百年前舊磚是無法復刻的,於是儘量找到比較能符合當時年代的素材,而目前找到的這種清水磚,則是最貼近百年磚,僅有4公分,一般常看到的是5公分的清水磚。劉慶元也強調,在溝縫的部份也非常的講究,希望能夠像早期砌石灰一樣,有著比較小的溝縫,「所以,在整體美感方面,我們也是相當考究的」。

坦誠在整個修繕設計中最花心思的是挑高的煙囪,劉慶元說,從設計圖稿到施工完成,就花了十五天的時間。除此之外,拱門的弓心石,則是仿照了歐洲弓心石的式樣,只是採用了紅色的清水磚。「他其實是相當難砌的,因為是不對襯的,是很容易傾倒,所以,我們克服了很多的困難」。

圖說:拱門的弓心石設計,難度非常高,也是劉慶元引以為傲的設計。(陳雯萍攝)

而在欄杆的部份,劉慶元說,創新採用直矗狀磚頭的砌法,所要表達的意象,就像竹子一樣,有高風亮節之意。「意在表現特殊文人的氣息,不管在構建上,不管在形體上,也是相當具有美學的」。他說,這樣的砌法,在閩南的建築上是有的,只是能夠做成這樣的,其實是少數,因為大部份是不會用兩塊磚去併構,而是單純用一塊磚去堆疊,「而我們用兩塊磚去堆疊,也多出了中間的這條線,具有修飾的效果,也讓欄杆更加的美觀」。

圖說:劉慶元創新直立式雙紅磚的牆面設計,空出中間白色的線條,獨樹一格,更具美感。(陳雯萍攝)

劉慶元指出,中庭右下方洗石子的水龍頭,延用歐洲歐風的造型;廚房以開放式的空間,採取三拱門的造型,並用不同層次的磚的堆疊,所以,是非常有層次感的設計。而目前所保留的舊有廊道,則都是百年磚,就像後棟大門進出的空間,也是保留百年以上歷史的壓船石,前面的花崗石,則是做為壓船石的功能。後來發現,這些堅硬的花崗石,多數被用在階梯或門楣。

而在屋簷上像魚的造型,則是做為排水管孔使用。劉慶元說,早期閩南建築,比較講究的,都會在這邊進行修飾,「所以,我們就去找到鯉魚的外型來進行設計」,意味「鯉魚吐水」 的吉祥意象,也更具有修飾的美觀與落水的美感。

圖說:中庭歐式的水龍頭、三拱門、花崗石的壓船石與屋簷上「鯉魚吐水」的排水孔。(陳雯萍攝)

在整個改建中,被認為最有價值的是透過磚的幾何圖形,所拼湊進行的元素與設計圖樣,像是竹節式的欄杆,還有三角型及六角型形狀的欄桿,看似三角形 、六角形,其實又像是綻放的花朵的形狀,不同的視覺效果,豐富又多元。而下緣欄桿的部份,則是設計成十字勾縫的造型,是一般常見輕量化的圍籬。而煙則是像皇冠的多層次造型,至於門庭的柱子,則是外放式的,往外推,呈現漸漸高升的設計美感。「而包括我們的窗櫞,因為要做修飾角,透過磚線的設計,所以,在切割之後,就會呈現出3D立體的效果」。

圖說:中庭牆面、欄杆、煙囪、拱門透過4公分清水磚排列組合成各種幾何圖形,如直立雙拼竹節式的欄杆、三角型及六角型形狀的欄桿呈現如放射式花朵狀,下緣十字勾縫的造型欄桿,與皇冠式的煙囪頂端,各具巧思,也美不勝收。(陳雯萍攝)

圖說:門庭的柱子(圖左),是外放式的堆疊,往外推,呈現漸漸高升的設計美感。(陳雯萍攝)

圖說:窗櫞邊因為要做修飾角,透過磚線的設計,在切割之後,就會呈現出3D立體的效果。(陳雯萍攝)

圖說:窗櫞邊因為要做修飾角,透過磚線的設計,在切割之後,就會呈現出3D立體的效果。(陳雯萍攝)

「至於檜木窗,則是原本的式樣,因為年久失修,於是用舊的台灣檜木料,採取一比一的仿造,以恢復他的原貌。」劉慶元說。

圖說:在後棟具有百年以上的老屋,劉慶元說,儘量維持其原有風貌,所以,連檜木窗也儘量保留舊有的形式。(陳雯萍攝)

圖說:在後棟具有百年以上的老屋,劉慶元說,儘量維持其原有風貌,所以,連檜木窗也儘量保留舊有的形式。(陳雯萍攝)

在後棟有百年歷史的建築,其牆面,採用洗石子的舖設,其中的線條、色塊設計,劉慶元說,「是重新設計的,在閩南式建築中的牆面,大概會做兩節式的設計,上面是窗,下面則是洗石子的方式,在舊時期,多數是用幾何的圖型設計,因為這棟建築物在日據時期就有的,我們取其日本人最喜歡的菊花的式樣,去做立體弧形洗石子菊花的設計(見下圖中右),另一種則是八芒心的設計,採取不同樣大小的花瓣(見下圖中左),兩者都是取花的元素,菊花是黃色,採用黃色的洗石子,而其他花則用紅色,代表繽紛之意」。這些都是取閩南建築的元素去做變化與設計。

圖說:後棟百年建築則採取閩南建築洗石子的牆面設計,並以日據時代日本人最喜歡的菊花與一般花繽紛的意象來進行設計。(陳雯萍攝)

進入到屋內,值得一提的是,前棟仁壽醫院二樓桃高的木板屋頂,是維持舊式特殊的工法設計,這種設計的工法與木板堆疊的方式,讓屋頂會呼吸,才能自然通風。劉慶元說,也就是說,透過這種屋頂,氣流可以自由進出 ,讓屋內的熱氣可以自然散去。所以,古時候在這種屋頂下燒水,屋頂上就會冒煙,讓大家以為房子失火了,其實不然,而是屋頂在幫忙散熱氣。目前這種舊式屋頂很少見,而能保存這麼完好的,也很少見,這也是仁壽醫院保存至今,非常珍貴的文化資產之一。

圖說:仁壽醫院舊時代木頭式的屋頂,採用特殊工法製作,具有排氣散熱的功能,被稱為是「會呼息的屋頂」。(陳雯萍攝)

他說,前棟仁壽醫院的部份,未來二樓的部份,將提供民眾做為泡茶區,並與家族的穀物事業結合,規劃穀物展示區,並開放訂購,一樓則展示與販售岡山地區的文創商品,後棟清朝時期的建築改建,預計可能做為背包客民宿,讓所有到高雄的觀光客,也能到岡山住宿體驗,與老屋進行有趣的歷史對話。

前棟仁壽醫院二樓的部份,已經整建成舖有木地板的和室空間,還有榻榻米的泡茶區,與穀物的展示區,並有窗明几淨的窗檯,坐在板凳上,可以對外觀賞維仁路,想像舊時代的熱鬧繁華街景。而在這裡泡茶、喝咖啡看書,冬天完全不用吹冷氣與電風扇,非常的通風涼快。

在陳列的物品中,二樓牆面與窗檯優雅的擺飾,其中牆面的掛飾,是舊式的托盤,刻有木刻圖樣,也有歷史保存的價值。

圖說:二樓規劃成木地板與榻榻米的泡茶區。(陳雯萍攝)

圖說:二樓規劃成木地板與榻榻米的泡茶區,當然也可以沖泡咖啡。而在這裡泡茶看書,冬天完全不用吹冷氣與電風扇,非常的通風涼快。

圖說:窗明几淨的窗檯,坐在板凳上,可以對外觀賞維仁路,想像舊時代的熱鬧繁華街景。(陳雯萍攝)

圖說:窗明几淨的窗檯,坐在板凳上,可以對外觀賞維仁路,想像舊時代的熱鬧繁華街景。(陳雯萍攝)

圖說:二樓牆面與窗檯優雅的擺飾,其中牆面的掛飾,是舊式的托盤,也有歷史保存的價值。(陳雯萍攝)

出身三代穀物世家,劉慶元也負有行銷健康五穀的責任,所以,在醫院的二樓,規劃有穀物展示區,讓民眾了解各種健康的穀物,同時還可以代訂。劉慶元強調,現代人重視健康養生的觀念,這也使得家族的穀物事業日益受到歡迎,而以「穀友仁壽醫院」活化作為「建築文化資產」與「創意生活事業」,以醫院救人,穀物養生,帶來健康,皆有相同的意涵,這也是他將穀物與醫院結合,共創活化新生的目的之一。

圖說:出身穀物世家,劉慶元在醫院二樓規劃穀物展示區,歡迎穀友也能來以穀會友。(陳雯萍攝)

圖說:現場展示各種健康的穀物,並可代訂。(陳雯萍攝)
至於醫院二樓的樓梯,仍沿用舊的木板樓梯與圍欄,有70多年的歷史,呈現古色古香的特色。而到二樓陽台的木門,也保留古時代的門板,這也使得門鎖,保留了舊有的形式,跟目前新時代的門鎖,簡直是天差地別,對於年輕人來說,絕對是少見或末曾見過,這些小細節,都是參觀此舊醫院時,屋主別出心裁所保留的用心,也會引起大家討論的趣味話題。

圖說:醫院二樓樓梯仍沿用舊木板的樓梯與圍欄。(陳雯萍攝)

圖說:進出二樓的門,也沿用舊式的木板門,有70多年的歷史,門鎖的形式也相當少見。(陳雯萍攝)

在一樓醫院主體的部份,作為醫院,已經有70多年歷史的岡山仁壽醫院,依然保留有舊式的看診間、掛號、領藥口,劉慶元說,這個部份會一直保留,這也是仁壽醫院文化資產保留中,相當重要的一環。

圖說:看診間、領藥區依然保存完好。(陳雯萍攝)

圖說:看診間、領藥區依然保存完好。(陳雯萍攝)

圖說:夜晚的看診間氛圍大不同。(陳雯萍攝)

圖說:同學們模擬掛號問診的情形。(陳雯萍攝)

在一樓的大空間,則保留有大的窗戶,沿用舊的木頭形式,外面的鐵窗則是近代的產物。一樓的天花板,也是保留舊的木板,加上現代的防腐漆,古舊中帶著一點新意。而一樓醫院進出中庭的木門,也是沿用舊式的木板門,也是具有70多年的滄桑史,其門鎖的部份,也是保留舊式的用法,現在難得一見。

圖說:一樓大的窗戶,沿用舊的木頭形式,外面的鐵窗則是近代的產物。(陳雯萍攝)

圖說:一樓的天花板,也是保留舊的木板,加上現代的防腐漆,古舊中帶著一點新意。(陳雯萍攝)

圖說:一樓的天花板,也是保留舊的木板,加上現代的防腐漆,古舊中帶著一點新意。(陳雯萍攝)

圖說:一樓醫院進出中庭的木門,也沿用舊式的木板門,有70多年的歷史,門鎖也是保留舊式的用法,現在難得一見。(陳雯萍攝)

一樓中庭,則保留舊式各種文化元素,像是門廊上的門楣牌匾,舊時大戶人家的門楣牌匾,都是精心設計,目前雖然斑駁,其中的文字「傳陶居」仍可見一二。劉慶元說,牌匾的部份,將保留現在斑駁的樣子,因為從其中細微處,仍可看見日據時代盛產,在繪畫中所採用的礦物彩,顯見當時色彩的豐富性,也可以讓現代人「從材質去看歷史」。劉慶元說:「隔壁窗戶上面書卷狀的牌匾,也是用石灰、用龍麻去做的書卷,因為受到雨水沖刷,也產生了些斑駁,這些都是舊有的元素,我們一樣保留他」。

而跨門廊的門檻走道,則是保留舊時的花崗岩壓船石;其中 ,水龍頭造型設計,採用歐式風格,也顯見當時大戶人家,特別是醫院建築的歐式風格。而在70年前,能有這樣的水龍頭設備,真的是非大戶人家才會有。

圖說:一樓中庭仍保留有舊時代很完整的文化元素。(陳雯萍攝)

圖說:舊時大戶人家的門楣牌匾,都是精心設計,採用日據時代盛產的礦物彩彩繪,目前雖然斑駁,其中的文字「傳陶居」仍可見一二。(陳雯萍攝)

圖說:門廊的門檻走道,則是保留舊時的花崗岩的壓船石功能。(陳雯萍攝)

圖說:水龍頭造型設計,採用歐式風格,70年前,也顯見當時大戶人家,特別是醫院建築的歐式風格。(陳雯萍攝)

保留完好的廚房,也是這裡最大的特色。這個是三口灶,兩個大灶,一個是煮菜,一個煮飯或是煮熱湯、熱水用的。「早期大部份只有兩口,我們做了第三口小灶的設計,是作為預熱水,可以在煮菜炒菜時去添加熱水。灶前面,有兩個灶就有兩個燃燒室,下方為灰燼室,並在灰燼室底部做了斜坡度,以方便清理」劉慶元說。

此外,早期的設計,要把灰燼往前外拉出來清洗,「現在我們把這個地方設計外推,就可以推到外面去,然後再做清潔的動作」。(走到廚房外,中庭的地方,指著連接口),劉慶元指出:「這個就是跟裡面灰燼口相連的接口,這個口的位置是比較低的,就產生滑坡的效果,而讓灰燼自然從外面滑下來。在清除灰燼時就更加容易」。

而灶口也做了一些小空間的運用,像是灶前的小口,可以放置火柴盒,大一點的可以放到醬油瓶。目前堆在廚房內的木柴,則是他找來的。劉慶元說,早期,廚房都會設計放薪柴的地方,一般都是利用家家戶戶所種的樹,取其樹枝與葉子,來做燃料,然後堆疊在比較容易取得的地方。而他必須放置離火源稍微遠一點,會比較安全。

圖說:穀友仁壽醫院保留有完整的舊式廚房。(陳雯萍攝)

圖說:採用二大口一小口的三灶設計。(陳雯萍攝)

圖說:灶前小口,可以放置火柴與醬油瓶,是相當貼心的設計。而燃料室鐵門,則保留舊元素與原物。(陳雯萍攝)

圖說:燃料室下邊設有灰燼口,早期是往外推,將掉下來的灰燼往外清理掉。現在,劉慶元將之設計成往後往外(牆壁後面),並成斜角坡度。(陳雯萍攝)

圖說:在後面牆壁有一個灰燼的出口,並設計在較低的斜坡,讓灰燼可以自然滑下來,便於清理。(陳雯萍攝)

圖說:每個灶口都有連接煙的出煙口設計。(陳雯萍攝)

圖說:出煙口的煙,以空氣對流的方式,連接到外面的煙囪,而因為囪採取高桃設計,所以,在中庭內也不會產生黑煙的問題。(陳雯萍攝)

高桃煙囪下面,也設計了一個點煙口,讓囪與灶之間產生空氣對流使用。上面的點燃室 則是做為悶烤食物之用,一舉兩得。

圖說:高桃煙囪下面,也設計了一個點煙口,讓囪與灶之間產生空氣對流使用。(陳雯萍攝)

圖說:上面的點燃室,則是做為悶烤食物之用,一舉兩得。(陳雯萍攝)

圖說、灶所需要的柴火,是劉慶元在岡山地區找來樹木的木頭,放置在廚房內,也增加舊元素的特色。(陳雯萍攝)

圖說:舊灶廚房採取開放式的設計,讓通風、採光更好。(陳雯萍攝)

早期在醫院,為了提供公共使用,而有了這座廁側所。已經有70年以上歷史的仁壽醫院的舊廁所,就有所謂的蹲便池,也做了現代化的設施,如化糞池設備,「這在當年,可是非常先進的設備,如今時過70多年,還是可以使用,相當的神奇」劉慶元說。廁所旁的房間,則是浴室使用,因為年久失修,就用鐵皮把整個窗戶封住。劉慶元認為,如此相當可惜,於是把外部的鐵皮拆除,再用原來木窗的式樣,檜木材質二分一的舊窗戶式樣進行修繕,以還原舊風貌。

圖說:有70年以上歷史的仁壽醫院的舊廁所,擁有化糞設備,在當年,算是非常先進的設備,如今時過70多年,還是可以使用,相當的神奇。右側則是早期的浴室,劉慶元也將之以舊元素進行修繕。(陳雯萍攝)

穀友仁壽醫院白天的外觀,看得出來內部還在修繕中。值得一提的是,早期大門口不遠處,有著一條護城河,現在已經移為平地,要老一輩的岡山人才可能尋找到記憶的足跡。

圖說:穀友仁壽醫院白天的外觀,看得出來內部還在修繕中。(陳雯萍攝)

圖說:穀友仁壽醫院位在維仁路老街上,是岡山地區著名的歷史建築。(陳雯萍攝)

穀友仁壽醫院,位在岡山區維仁路199號。就在岡山維仁路老街上。附近有傳統市場,還有許多古厝,或是翻新的新屋,更有岡山區中心老街非常具知名的小吃美食,像是穀友仁壽醫院所在維仁路老街有知名美食「皮蛋蚵仔米線」,岡山人的吃法,超受歡迎。寒假過年期間,岡山燈會舉行時,屋主劉慶元規劃將辦一場傳統的老屋翻新活化的「入厝宴」,以慶祝開幕啟用,並利用舊灶烹調傳統美食,並結合附近岡山老街知名的小吃,來辦一場豐富的「入厝宴」,以公告穀友仁壽醫院「正式重新開張」。

圖說:穀友仁壽醫院所在維仁路老街有知名美食「皮蛋蚵仔米線」,岡山人的吃法,超受歡迎。(陳雯萍攝)

圖說:在蚵仔米線中放入皮蛋,美味可口,形成一大特色。(陳雯萍攝)

此次,樹德科大高教深耕的橫山USR綠色內涵整體實踐行動計畫(STU)的展覽活動,也是回應岡山區長林文祺,於去年十月期間,參與樹德科大研究發展處辦理南高屏三環區域USR與產學合作聯盟會議中,對於大學端如何以學術資源挹注岡山區藝術文化資產再發展的期盼。

從規劃、設計到部分實務實作。在樹德科技大學盧圓華特聘教授和張福輝講師聯合指導下,於室內設計系大三建築與室內設計(III)課程中,在召集老師沈惠美助理教授的教學行政整合下,連動八位專兼任老師們集體、小組教學的最佳化組合模式。

室設系15位學生分成三組,進行老屋改建的模擬規劃,以「建築生命史展示」、「空間識別系統」、「焦點空間營造」三大設計實踐標的。透過「人・文・地・產・景」五個構面,進行「以穀養生會友」經濟資源調查,並透過深度訪談現任屋主,了解其對於仁壽醫院老屋創新轉型;以創意生活事業經營構想,和老屋在生活化改造行動兩者相結合的想法與心得,進行現況測繪,而規劃出包括:食穀文創的展覽、銷售、電子商務,以及產品、商品的消費或是體驗經濟模式等。(20190107)# Young News陳雯萍/高雄報導】

圖說:樹德科大室設系三年級學生以此古建築為基地,進行修繕改建與營運行銷創新模式的模擬設計,並進行成果展示與報告。(陳雯萍攝)


圖說:樹德科大室設系三年級學生以此古建築為基地,進行修繕改建與營運行銷創新模式的模擬設計,並進行成果展示與報告。(陳雯萍攝)


圖說:樹德科大室設系三年級學生以此古建築為基地,進行修繕改建與營運行銷創新模式的模擬設計,並進行成果展示與報告。(陳雯萍攝)

圖說:樹德科大室設系三年級學生以此古建築為基地,進行修繕改建與營運行銷創新模式的模擬設計。(陳雯萍攝)

arrow
arrow

    漾新聞Young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