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高雄大學校長陳月端帶領副校長耿紹勛、曾梓峰,與研發長謝永堂,陪同化材系教授鍾宜璋團隊發表兩項仿生產品。(記者陳雯萍攝)

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
國立高雄大學化學工程及材料工程學系教授鍾宜璋率領研發團隊,先前從「章魚腳」的仿生概念,研發出無殘膠乾式膠帶,並曾獲得2019年科技部「未來科技突破獎」殊榮。今(19)日則發表利用蝸牛膠設計的「仿蝸牛腹足微結構乾式無痕膠帶(蝸牛膠)」,可以吊重物,以及從鱔魚的身上結構,研發出「仿鱔魚皮膚表面結構超滑系統(鱔魚皮)」,可以運用在水管系統、人工血管或髖關節表面塗層,有效減少結垢及抗沾黏。


圖/鍾宜璋說明鍋牛膠的黏著度。(記者陳雯萍攝)

鍾宜璋中午是在校長陳月端、副校長耿紹勛、曾梓峰,與研發長謝永堂的陪同下,正式發表。


圖/ 現場進行吊重測試。(記者陳雯萍攝)

校長陳月端盛讚研發團隊利用對大自然的觀察,運用仿生的科技與設計,成功的研發出兩項技術,其中的「仿鱔魚皮膚表面結構超滑系統(鱔魚皮)」還提出了專利申請,也實踐了大學的社會責任。


圖/運用仿生的科技與設計,模仿蝸牛腹足研發處「蝸牛膠」,有高度的黏著力而能產生很大的拉力。(記者陳雯萍攝)

參與的研發團隊,包括鍾宜璋與研發專員吳楷銘、化材系大三學生鄧力瑋等人。鍾宜璋指出,「蝸牛膠」設計靈感主要模仿蝸牛腹足。多數人都有「拔」蝸牛但不易拔除的經驗,原因在於它的腹足利器,構造包括平滑肌肉細胞束、結締組織、微奈米纖毛,可產生「能量耗散層」助其牢固黏附如玻璃平整表面。


圖/鍾宜璋教授研發成果。(記者陳雯萍攝)

鍾團隊以此原理開發蝸牛膠,模仿腹足結構產生的剝離力,高黏著特性可黏貼於平整、微粗糙表面且無殘膠問題,商業用途則可應用在有力矩的感壓膠和乾式膠帶設計。現場他也帶領著學生進行測試,由蝸牛膠拉重五公斤的重金屬,證實他的超強拉力。


圖/ 團隊測試蝸牛膠的拉力,圖為3公斤。(記者陳雯萍攝)

另一項產品為「鱔魚皮」的「仿鱔魚皮膚表面結構超滑系統」,則是模仿鱔魚、鰻魚、泥鰍等生物的表皮。鱔魚表皮由孔洞杯狀細胞構成,腺體分泌黏液吸水同時鎖水,產生「骨溜(超滑)」水膜,助其水中泥堆快速游動穿梭。


圖/團隊進行「仿鱔魚皮膚表面結構超滑系統」的測試。(記者陳雯萍攝)

鱔魚皮的水下超滑表面特性,可進一步運用需要表面潤滑處理技術的系統或產品,例如下水道或冷氣水管系統,避免產生礦化結垢;或是人工血管、人工髖關節,避免蛋白質沾黏、減少磨耗發炎;又可應用於吸水或除油材料,將高黏性髒污快速脫離,容易清潔、延長使用壽命。


圖/鍾團隊說明蝸牛膠仿生研發設計的概念。


圖/ 高大團隊比較鍋牛膠、 壁虎膠與章魚膠在各方面的不同。( 記者陳雯萍攝)


圖/ 高大團隊比較鍋牛膠、 壁虎膠與章魚膠在各方面的不同。( 記者陳雯萍攝)


圖/鍾團隊說明「仿鱔魚皮膚表面結構超滑系統」仿生研發設計的概念。( 記者陳雯萍攝)


圖/鍾團隊說明「仿鱔魚皮膚表面結構超滑系統」仿生研發設計的概念。( 記者陳雯萍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漾新聞Young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