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創意走入社區翻轉生活」列車啟動   美學教育從生活做起

記者華安安/高雄報導

不用的東西可以棄物再造,有用的東西用久了不想再用,改變一下功能,都可以成為生活中創意與新生的產品呢!《創意走入社區翻轉生活》「美學生活創意產品設計」發表會,27日上午1030分在岡山區公所三樓簡報室舉行。這是由樹德科技大學應用設計研究所助理教授陳雯萍結合課程,導入生活創意產品設計,在引導學生們發想後,以生活中的器具、物品,可能是棄物利用,或是改變材質、改變功能,33件創意作品令在場社區人士大為驚嘆,原來生活產品也可以這麼隨心所欲,隨手可得。

活動策展人、也是參展人的陳雯萍指出,此次參與的研究所學生包括洪淑琴、陳淑芬、蘇美香、洪士凱、許殷真、翁瑀、曾德霖、熊薇玲、鄭峻忠、周晉弘、梅哲豪,陳聖莛、吳姍妮,都在創作中結合本身大學的專業,加上上學期「文化元素設計研究」課的前導學習與涵養,在本學期「創新產品設計研究」與「專題研究」兩門課程中,進行創意與文化的導入,及與生活的連結,並進行實作。

圖說:陳雯萍助理教授透過影片分享學生創作的主題、創意與意義。

在過程中,她也以行銷專業自創自媒體影片平台,結合報導文學的方式,並為每件作品設計DM,幫助同學們為作品訂主題、賦予意涵,並能說故事。她說,期望同學們都能跨域學習,能成為一位「會說故事的設計師」,以及「能賦予作品意義與內涵的」文創工作者。

圖說:配合產品,陳雯萍助理教授為同學們進行自媒體的報導行銷,作為創意發想的交流平台 ,也激發出同學們更多的想法與表現形式。(華安安攝)

圖說:陳雯萍助授教授為同學們每件作品設計的DM,附有QRcode,只要用手機掃瞄,就可以看到影片深入的報導。(華安安攝)

而透過每次作品完成後老師拍攝的影片與DM,同學們在交流觀摩中,學習了其他同學的創意點子與方法,也領悟到「生活中的創意原來可以這麼的簡單」,不僅提振了自信心,創意也更淵源不絕,甚至欲罷不能,真正把每位同學都帶上來。

師生們的創意作法,在推動「美學教育從社區出發/美感素養從自身做起」,也連結到上週三在樹科大舉行的「三環聯盟USR簽約」,在善盡大學的社會責任。因此,結合岡山區公所,「啟動創意行動列車/紮根社區美學教育」,讓《創意走入社區翻轉生活》,於暑假期間,到岡山區的社區,舉辦策展與教學研習,真正讓美學生活,創意產品設計從社區做起。

陳雯萍表示,教育部致力於校園美學教育的推動,但美感或是美學教育,應該是一種涵養,絕非學生會畫畫或設計而已,而是應該深入內涵的一種素養,所以,美學教育要從生活做起,成為「日常」,並且要從社區、家庭開始學習,回到生活的本身、人的本身。

她說,她的理念主要是來自「文化創意產業」,因為所謂的「文化」除了是老祖宗智慧的結晶,也是生活的種種,「文化就是生活」,在「體驗經濟」、「美學經濟」的當代,美學教育就應該從生活中做起。

所以,親子共學,從家庭生活中自然養成,再從點、線、面推廣,才能提升到台灣全民的美學素養。她表示,這也是她們走入社區策展與行動,進行社區美學教育的意義。

圖說:陳雯萍助理教授激發學生的創意,讓創意無所不在。圖中的作品為研究生陳淑芬的「鋼管機器人造型燈」。

參與主辦單位之一的岡山區長林文祺則指出,岡山有36個社區,各種產業也相當豐富,非常需要借力大學師生的力量導入社區,活化社區資源與能量,善盡大學的社會責任。而此次師生們的創作,讓美學教育從家庭、社區與生活中做起,真正能落實而成為一種涵養。

圖說:岡山區長林文祺(左)也強調社區需要大學師生資源與力量的投入,肯定與配合樹科大應設所師生的啟動社區文創列車的作法。

陳雯萍也指出,此次師生們結合生活中的物品,進行棄物再造、環保回收再利用的概念,以及改變物品的材料與功能,設計出33件的生活產品,也賦予了產品的新價值與意義。

她強調,改變了材質、改變了功能,重新設計與組裝,棄物再造,也可以成為實用美觀與具有文化意涵的創意生活產品。例如,她自己的作品《光影的聯想皮革罩燈》,原本是皮製的用品,當加上燈泡後透過皮革美麗的曲線線條,加上光的照射,竟然如一幅美麗的畫,讓生活中也可以有如此浪漫的氛圍,讓人愛不釋手。

其他被改造的素材也相當多元,像是洪淑琴就用不用的刺繡框,加上木製的生肖扣子做為鐘點,結合打版師專業,設計成「刺繡時鐘」,賦予了刺繡框新的生命。

周晉弘也是以刺繡框為素材,在陳雯萍老師導引「女紅」的研究中,改造成有意涵與性別平權的「女紅()時鐘」。他認為,古代婦女為丈夫刺繡做衣賞,刺繡是等待與時間的累積,「刺繡就是時間」,正好符合時鐘與時間的意義,並強調刺繡時鐘是「刺出風格,繡出時間」;同時,他也以大男人創新刺繡時鐘,來強調男人也可以做女人的事,為「性別平權」做了有趣的詮釋。。

帶領學生為志斌豆瓣醬故事館的空間進行改造,陳雯萍的《棄物新生 展場設計》,將廢棄的舊時長椅,經過兩次的噴漆,成為懷舊的展場設計,也為展場空間大大加分。

 薇玲則把舊時的羽球拍、加上羽毛球,再放上時間,並經老師指導導入太極的文化意涵,搖身一變為「時來運轉」的「太極羽毛球拍運動時鐘」。

同樣把不穿的牛仔褲拿來改造,蘇美香結合自己的整體造型專業,變身為「牛仔褲時尚背包」,還利用服裝設計師初學者會用的極便宜的胚布,經過染工的手法,再造為極具時尚感與質感的「南瓜包」與「楓葉包」的布包。

 淑琴則將自己許多年沒穿也不會再穿的牛仔褲,設計成有舖棉厚度與質感的隨手杯「手提袋包」,來響應政府的限塑政策,。

做時鐘還可以導入怎麼樣的素材與概念?鄭峻忠即利用產品設計系學生常用的瓦楞紙,剪成一條一條,並加以纏繞成圓型,成為獨一無二的《年輪時鐘》,還賦予「珍惜時光,把握當下」的意涵。

具備整體造型專業的許殷真,則以麻繩在一張家裡桌上擺放飯鍋的舊隔熱墊子上,一條一條的纏繞,再加上乾燥花的擺放構圖,舖陳出一個充滿浪漫感的《 森林年輪花漾時鐘》,也強調生態永續森林環保的意義。

廢棄的免洗餐具如何新生?翁瑀就利用植物材質的棕櫚葉免洗餐盤,加上跳舞的人偶造型,讓廉價的免洗餐盤華麗變身,成了浪漫的夜燈《跳在棕櫚葉上的夜燈》

而大家平時常用,用完即丟的咖啡攪拌棒,洪淑琴把他一根一根組合成閃亮造型燈,棒與棒之間的空隙,透露出層次交疊的光暈,一閃一閃,浪漫又華麗。這樣一棒接一棒,老師還給他取了一個很趣的名字《炫麗好棒燈》。

還有讓水管變燈管、水管變創意時鐘,與可以做成各種變化的機器人造型燈,充滿逗趣。蘇美香在老師的指導下,就找來不用的水管,加上電燈線,並以浪漫藍的顏色油漆,重新為水管變裝,「水管變燈管」,成為《浪漫水管燈》。

陳淑芬則用白鋼組裝成機器人的造型,機器人手腳的部份還可以隨意轉動,變化成各種造型,再加上繫上客家花布做的蝴蝶結,將冰冷的鋼管,轉化成為一個有溫度與客家文化內涵的《鋼管機器人造型燈》,並給予機器人可以照亮一切,「 陪伴」看書的意義。

吳姍妮也拿來不用的鐵鋼管,套上燈具,結合像吹風機與鐵槌的趣味造型,就成為可以說故事的「雷神索爾鐵槌燈」。

水管不做燈而是變成時鐘,洪士凱的《水管時鐘》,拿來工業用的大水管,剪成一個圓型的信紙,再用舖水泥會用的引水線,利用傳統捕罟網的結繩手法,將信紙固定在水管上,還具備鐘點的功能,最後就成為具備文化意涵「捕捉時間」的《水管時鐘》。

具備木藝設計師的專業,洪士凱同時結合端午節的時效性,加上紙漿做成的粽子造型,設計成木製的《龍舟造型燈》,意謂「祈福包中」,成了一座很有古意但造型充滿時尚感的龍舟造型燈。

甚至,連不用的環保袋導入功能性,也可以成為走到哪、掛到哪的提袋時鐘。陳雯萍的《提袋掛鐘》,就是利用不用的環保袋,加入時鐘機器,她說,要宣導的是「改變功能」,則創意處處、無所不在。也在強調:「創意其實有無限的可能」。

本身是室內設計師的曾德霖,以陶瓷結合沈木,設計成具有藝術感的燈座《悟》,強調是「智者明燈」,當燈一亮一滅時,讓觀者能「吾日三省吾心」,參透真理。因為這是智者的燈,也是普羅大眾心中的明燈。

曾德霖也將竹子金箔入畫的藝術壁畫,結合時鐘機器,成為藝術時鐘作品《金竹時鐘》,並取台語「真正是時候」的意義,還賦予「步步高升、財運亨通與時來運轉」的文化意涵。

陳聖莛結合童年愛玩的飛盤與愛畫畫用的調色盤,組合成《回憶-飛盤調色盤時鐘》,這個既像輪胎又是時鐘的作品,他說,其實是在紀錄他的童年回憶,也是童年中的快樂時光,能夠永續留存在記憶中。這不也是有趣的療癒商品嗎?

 

鄭峻忠的《流線型LED檯燈》,利用傳統木頭做成曲線造型,加上現代感的主支柱,他說,象徵傳統與現代的接軌,邁向未來,並透過手作木作的方式,透過燈光,體驗手感的溫度。

陳淑芬的《 時間就是金錢》,在隱喻一年有365天,一天有24小時,每個人都一樣,然而,日出而做,日落而息 ,人只要努力工作,到傍晚的時候,賺到了錢,錢就會進入聚寶盆,而進行考究,在六點鐘的方向畫出全國唯一帶官帽的福安宮財神爺,她說,非常的靈驗,就會保祐你賺大錢。所以強調「時間就是金錢」。

蘇美香的《 幸運草時鐘-花開富貴》,是以幸運草的外型,導入客家意象,讓帶有貴氣的牡丹入畫,隱喻花開富貴,就能看見幸福時光。

許殷真的《 森林謎漾的光》,則善用她美學的素養特質,利用木頭與乾燥花,組合而成造型新穎好看的燈座,燈亮時,也正透露著如「森林謎漾的光」。

熊薇玲的《笠久不衰 欣欣向榮-斗笠燈》,則找來象徵傳統農家的斗笠,加上燈具,就成為有趣的「斗笠燈」,而取「笠」與「歷」的諧音,訂名「笠久不衰  欣欣向榮」,意喻斗笠是傳統農家的產物,然而時至今日,依然存在,歷久彌新,並有著欣欣向榮之意。

 陳淑芬的《華麗的婚宴》「客家花布餐具組合套」,是以客家花布為文化圖案進行隱喻,並以粉紅色為底,大紅線條,營造出婚禮伴手禮的喜氣之意。

 陳淑芬的《客家纏絲畫意象背包》,則是利用本學期的「專題研究」課程中,在陳雯萍老師指導下,進行論文前三章的書寫與國際研討會的發表時的創作,作品結合客家耕讀傳家精神中的女性意象勤勞節儉,並以纏繞畫的黑白特色,畫出如夜百合花白日含苞待放,夜晚綻發美麗,與導入客家油紙傘隱喻多子多孫的意涵。

周晉弘的《聚寶盆LED燈》,則結合大學資訊學系的電子專業,與在應設所文化元素設計研究課程的所學,找來聚寶盆,在其中設計各種LED的電路板,並在盆內放置千元大鈔,最後透過各種不同的燈光效果,形塑聚寶盆讓你賺大錢,還能發光發亮。

梅哲豪的《紙盒時鐘》,非常的簡單,就是找來家中不用的黑色紙盒,將時鐘機器放入,加上中心點橘色配黑色的巧思,就成為一座可以走到哪擺到哪,還具有時尚感的實用時鐘。

梅哲豪的《照亮高雄-地標剪影燈》,則是結合課程所學,善盡社會責任,而對崗山之眼文創商品的開發研究,設計出以高雄知名景觀地標「崗山之眼」與「八五大樓」的「地標剪影燈」,意喻「照亮高雄」。

陳淑芬的《牡丹花布燈》,則以客家花布設計成LED燈的外觀,而成為時尚的文創商品新包裝。

陳聖莛的《網球下的LED燈》,則找來一個用麻竹纏繞的圓球,透過空隙,來透出密密麻麻的光,金色的外觀,也讓小燈更具時尚感。

以上作品琳琅滿目,形式多元,創意處處。陳雯萍說,每一件結合「日常」,用心創作的用品,都是「獨一無二」的,這也是創意獨特性的本質存在。以下為作品展示現況。

研究生曾德霖接受人間衛視專訪的畫面。(華安安攝)

研究生周晉弘接受各種媒體聯訪的情形。(華安安攝)

  

arrow
arrow

    漾新聞Young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